梁氏自畫像。 明代仇英畫作是世家子弟“詩酒人生”的寫照。 《夷氛聞記》封面。 梁廷枏書法作品。
  雙面梁庭枏:寫詩譜曲本是世家子 先知先覺與時共沉浮
  嶺南先賢德被後世
  “詩才愧非鬥石量,顧曲便葉宮與商。先人蔽廬未就荒,有酒在樽琴在床。三百六日花代香,二萬餘捲勻丹黃。唐宋書畫漢瓦當,金吉石樂堆瑤箱……”這是近代嶺南先賢梁庭枏為自己慶生寫下的一首詩。梁庭枏被公認為探索西方未知世界的先驅之一,但在這首詩里,他將心靈安放於一個華麗的古典世界,生活得如此優雅而舒展。千百年來,這個古典世界一直是中國最優秀知識分子的靈魂家園,一直到梁庭枏的年代,它才開始和以堅船利炮為表象的另一個世界發生碰撞,像梁庭枏這樣的先知先覺者只得暫且放下琴棋書畫,盡心儘力學經濟、學海防,學著穿過重重迷霧,認識那個未知的世界。
  在這兩個世界最初相遇時,梁庭枏已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而在這兩個世界相遇了兩百多年後,我們如何為時代進步盡一份綿薄之力?也許,梁庭枏的故事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採寫/記者王月華
  優雅活著 詩意棲居
  世家子弟
  書香世家“有酒在樽琴在床”
  梁家子弟“博雅林”中成長
  時下,各種裝腔指南在社交網絡上甚為流行,裝腔教主“花總丟了金箍棒”更貢獻了一系列的獨門秘籍,比如“發酒店照片一定要在子夜,背景起碼要套房或行政酒廊,品牌不能在四季以下”,比如“每個月在微博上談論一次古董,點綴幾個專業詞彙”,再比如“坐郵輪旅行,攢一護照本的簽證來曬”……這類裝腔指南的火速走紅,只說明瞭一點,錢包剛剛鼓起來的國人對優雅和上流的追求有多麼饑不擇食。
  不過,如果我們能夠穿越時空,把這類裝腔指南給梁庭枏這樣的世家子弟看一看,那它們馬上就成了暴發戶的笑話。在那時候,略有些文化的人家都會在一詩一畫,一曲一賦中養成品味,而不會把“樹小牆新畫不古”當成可炫耀的資本,據學界研究,梁庭枏的家族雖不像《紅樓夢》里的賈家那樣鐘鳴鼎食,卻也是個在珠三角頗有根底的書香世家,就像梁庭枏自己在詩里說的,“有酒在樽琴在床”,“三百六日花代香”、“唐宋書畫漢瓦當,金吉石樂堆瑤箱”,由詩詞曲賦和金石書畫構成的古典世界,使他的生活如此優雅自然,不必裝腔作勢,更不必炫耀人前。
  哲學家海德格爾有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用這句話來形容梁庭枏早年的求知生涯,也蠻合適的。梁廷枏曾回憶說,其父輩崇尚儉樸,吃穿用度都不講究,但在書籍、字畫、碑帖上卻相當捨得花錢,日積月累,收藏越來越豐厚。梁氏家族熱衷收藏的目的,絕不止於藏品本身,而是要給子孫後代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使他們能夠“耳濡目染於博雅之林”,成為可造之材。
  詩意人生
  23歲刊第一部著作《金石稱例》
  與湯顯祖爭勝作戲曲“小四夢”
  得益於良好的家學淵源,梁廷枏在戲曲、音律和金石學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刊行的著作不下十多種。不怕讀者笑我沒文化,剛看到“金石”二字時,我還以為跟當下很火的“鑒寶”之類的學問沒啥區別,一查資料才知道,原來它是極精深的考據之學。清代考據學是顯學,大批學者一頭扎進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之中,逐件逐字進行考證,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梁家費盡心機,搜羅了那麼多“唐宋書畫漢瓦當”,也旨在學術研究。梁廷枏的成績足以讓父輩驕傲,1818年,他剛滿23歲,就刊行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金石稱例》。
  梁廷枏的戲曲創作也一直為學界津津樂道,甚至還有人專門拿出王國維的《宋元戲曲考》,與梁廷枏所著的《藤花亭曲話》一一比較,有根有據地提出,梁廷枏的諸多言論是王國維的靈感之源。戲曲評論的學問太深,小記不敢隨便亂說,在此只想八一八梁廷枏創作的幾部戲曲——《曇花夢》、《江梅夢》、《圓香夢》和《斷緣夢》。據說他為了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爭勝,還給這幾部作品取了個名,叫“小四夢”。其實,我全無資格判斷“小四夢”是否與“臨川四夢”有得一拼,只是覺得梁廷枏的創作動機很有意思。比如,他創作《江梅夢》是因為“冬暖漏長,戲成此作”;創作《曇花夢》,是因為“秋風鈍甚,病逐愁來,枯坐風旬,無可驅遣”。小記我病了只想蒙頭大睡,人家梁公子在病榻上卻用詩詞曲賦打發光陰,境界之高下判若雲泥。我說他詩意地棲居在那個華麗的古典世界,讀者你沒有異議了吧?
  清醒活著 與時俱進
  時代巨變
  39歲恰逢英軍擅入黃埔島
  成林則徐智囊編《海國四說》
  如果時代不發生巨變,梁廷枏本可像他崇拜的韓愈、蘇軾等諸多前輩一樣,在那個古典世界里消磨一生,生活或許有起有落,仕途或許順暢或許坎坷,但詩詞曲賦與書畫碑帖總會給他們提供一個心靈的避難所。可是,在梁廷枏生活的時代,不遠處的天際線上早已出現了西人兵船的影子。伶仃洋面上,鴉片躉船配備了最先進的火炮,天天炫耀武力;1834年,更有英國軍艦擅入黃埔島,水師費了好大一股勁,才將其趕出珠江水域。洋商與本地官員的衝突更是頻頻發生,雙方多次幾近兵戈相向,戰爭陰雲密佈。
  就在英艦擅闖黃埔島的那一年,39歲的梁廷枏中了舉人。第二年,他受兩廣總督所聘,擔任海防書局總編纂,開始編寫《廣東海防匯覽》。根據學者丁寧的研究,梁廷枏編纂此書時,“沿秋溯夏,其間抽毫瞑寫,發牘晨批”,勤奮到了極致。《廣東海防匯覽》完稿後,他又被聘為粵海關志局總編纂,開始纂寫《粵海關志》。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他憑豐富的海防知識,成了林則徐的得力智囊;戰敗後,他痛定思痛,搜集一切可以搜集到的素材,一一考證西方諸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情況,終於寫就巨著《海國四說》。儘管他一直都對那個沒有堅船利炮的美好古典世界念茲在茲,但在完成這些著作以後,他無疑已率先“轉型”為探索西方未知世界的先驅之一。
  赤子雄心
  孜孜不倦探索西方世界
  籌建萬人艦隊防英入侵
  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梁廷枏當時的情境下,用心體會開始動搖的古典世界和失衡的價值觀給他帶來的巨大情感衝擊,我們就不難對他在“轉型”過程中時時表現出的憤怒、懷疑和糾結深有感受,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在《粵海關志》里厲聲質問洋人“世沐皇恩”,卻為何天良喪盡,大肆“吐蚩尤之霧而煽鯨鯢之波”,他又為什麼會在考察由利瑪竇傳入的“五大洲”說時半信半疑,既認為其荒誕不經,可又覺得“名列為圖,實指其地,似亦非全無根據”。
  放眼歷史,要人們勇於承認事實,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忠於真理的先知給燒死在火刑柱上了。所以,梁廷枏越是驚訝、懷疑和糾結,我就越是對他孜孜不倦探究事實的努力欽佩不已;而他最終取得的成就也告訴我們,不管一個人的內心有多麼糾結和痛苦,只要堅持探究事實,就會走得比預想的更遠。
  根據學者王聿均的研究,梁廷枏在考證英國曆史時,以中國朝代為參照,竟把自西漢哀帝(公元前7年)到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這近兩千年來英國王室之更迭弄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考證美國建國史時,除了在英美停戰的年份上擺了烏龍外,他對其他情況的敘述也很簡明確鑿;考證世界地理時,他已大致瞭解歐陸各國的位置,對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海上爭霸大賽更是瞭然於胸;在研究西方的法律制度時,他發出了“法也者,民心之公也……取彰明較著而行之,實事求是而證之”的高論,就算放到“依法治國”的今天,這一認識也不算落後,更不用說在當時,那是要驚掉很多人的下巴的。
  梁廷枏探索西方未知世界所取得的認識的確令我仰慕不已,但這還不是讓我最驚訝的,真把我“震”住的,是他關於建設無敵艦隊的構想。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寫就的《夷氛聞記》中建議,由廣東、福建、浙江、江南四省各自抽調精銳海軍,組成一支由專人統領、擁有百艘戰艦的萬人艦隊,日夜巡邏四省海域,以防英軍大舉內侵。我有些懷疑,梁廷枏的這一構想,是否受到了西班牙和英國海上爭霸大戰的啟發,奈何才疏學淺,也無法進行驗證。據說,梁廷枏為了實現建立無敵艦隊的夢想,到處游說地方大員,還真有一些人被他說動了,他為之一度四處奔波,採買材料,物色工匠。可惜建設這麼一支無敵艦隊,所需調動的資源極為龐大,遠非幾個地方大員能左右,梁廷枏的夢想不久就被現實擊得粉碎。中國近代海軍的創建,還得再等上近半個世紀。  (原標題:嶺南奇才170年前 構想組建萬人艦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n15dnoh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